政府质监局经济发展交流材料

*县国土总面积为2023平方公里,辖14镇3乡,633个行政村,52万口人。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658个,主要产品85种。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强化质量管理,质量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88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2元。20*年9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荣誉称号。

总结“质量兴县”工作,我们的作法主要是:

一、立足县情,实施“质量兴县”战略

我县对质量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深化和提高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县工业企业在原有“五小”工业的基础上异军突起,形成了以煤炭、冶炼、铸造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为全县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当时短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质量问题并未真正提上议事日程。第二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卖方经济向买方经济转变,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初加工、低质量、“黑、大、粗”的产品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产品质量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县政府提出了“质量兴企”、“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占市场”。但随着92年–95年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对能源、原材料的大量需求,煤、铁市场繁荣,“萝卜快了不洗泥”,质量问题又被搁置一旁。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面对内需不足、市场疲软,质量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大家一致认为:*企业竞争力不足,主要原因:一是企业规模小,形不成产业优势、规模优势。规模企业仅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1%;二是产品质量低。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传统产品多,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大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三是企业技术基础薄弱。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群体优势为规模优势,必须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走“质量兴县”的路子。为此,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工业强县、质量兴县”的战略思想。20*年,又进一步提出实施“名牌战略”,努力

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二、抓住关键,打好“质量兴县”战役

在开展“质量兴县”活动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主要打好了五大战役。

(一)抓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奠定“质量兴县”的组织和思想基础

“质量兴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为使“质量兴县”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兴县领导组。全县各级、各单位、各企业也都成立了相应的质量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奠定了“质量兴县”的组织基础。同时,为改变广大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观念,我们紧紧围绕“质量兴县”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及时宣传国家关于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商品质量知识以及质量典型案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质量兴县”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全民的质量认识,使“质量兴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县形成了“人人讲质量,人人重质量”的氛围,奠定了“质量兴县”的思想基础。

(二)抓政策引导,政府服务,创造“质量兴县”的良好

环境。

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因此,在深入开展“质量兴县”活动过程中,县政府充分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加强领导,改善服务,创优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按照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从源头上加强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县质量兴县工作规划》、《*县实施名牌战略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的奖励10万元;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奖励8万元;获得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的奖励5万元;获得山西名牌产品的奖励3万元;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环境认证和绿色认证的奖励5千元;对在质量兴县和实施名牌战略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有关职能部门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企业积极与大专院校、科技院所,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合作,努力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和产业,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努力改善服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意见》、《关于开展“一对一”帮扶企业活动的实施方案》;设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精简各类申批和收费项目182项;推行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

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重大项目实行专人联系负责制,全程服务,帮助54家企业制定了142个产品标准,为企业收集各类标准和技术文本3万余册,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4万余人(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三是深入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近年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货值达7.8亿元,立案查处万元以上案件107起,捣毁各类制假窝点46个,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严厉地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抓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打造“质量兴县”的坚实基础

我们把“质量兴县”与产业结构调整紧紧结合起来,以产业的升级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首先,制定和实施了《*县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议程》、《*县产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以及煤炭行业、冶铸行业、旅游业、小城镇、长河流域生态经济一体化等十多个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使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质量工作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其次,狠抓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对煤炭业坚持“关小、改中、建大”的方针,先后关闭小煤矿106座,建成30万吨以上骨干矿井7座,在建150万吨矿井1座,新建洗煤、型煤企业12个。对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是质量工作有效地推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20*年,我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6%;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8.4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96%。全县经济保持了稳步上升的良好势头,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虽然,我县在实施“质量兴县”战略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它兄弟市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紧抓新世纪头二十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西部大

开发的历史机遇,抓住东部和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质量兴县战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实现名牌效应,把“质量兴市”工作在*县开展得更加扎实,更富有成效。力争到2010年,全县50%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主要工业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争创1–2个国家名牌产品、2–3个国家免检产品、10–20个山西名牌产品。大力推动我县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