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
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
(一)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xx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首先,我要感谢施瓦布主席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本届年会意义特殊,在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之中,各国政要、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聚集在这里,围绕重塑危机后的世界这一主题,共同探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举措,探索全球综合治理之道,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会议举办者的远见卓识。各方面热切期盼从这里听到富有智慧的声音,凝聚战胜危机的力量。我们有责任向世界传递信心、勇气和希望。我预祝本届年会取得成功。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各国和国际社会纷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提振信心、缓解危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场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必须从中认真吸取教训,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从根本上找到化解危机之策。
坦率地说,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我们正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我们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xx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既有十一五规划内加快实施的项目,也有根据发展需要新增的项目。这个计划经过了科学论证,在资金保证上作了周密安排,其中中央政府计划投资1.18万亿元,并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主要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二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中央银行连续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出台一系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扩大贷款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三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们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我们不断完善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今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资金投入增幅将大大高于财政收入增速。我们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预计三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总的看,这些重大政策措施,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协调、相互促进,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危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经过努力,在战胜两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的同时,20xx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粮食连续五年丰收,总产量达到5.28亿吨;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有利于提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有利于减缓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趋势,有利于增加中国的进口和对外投资,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给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些人可能会有疑虑。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由于我们正确判断形势、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制定并实施的既应对当前困难又着眼长远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开始见到效果,今年将发挥更大作用。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它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们建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成本较低;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社会资金充裕;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发展道路;我们的人民拥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意志,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在逆境中焕发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中蕴藏着新的机遇。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女士们,先生们: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战胜这场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信念的力量,远比想象的更为强大。国际社会和各国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在经济困难面前,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有信心,国家领导人和各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企业对投资有信心,个人对消费有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务实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家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金融危机检验着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的诚意和水平,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才能有效应对危机。承担责任是战胜危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各国政府坚定、勇敢、负责地承担起责任,对于稳定金融秩序、防止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加深,十分重要。政治家要有远见卓识,既要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负责,也要对国际社会负责。当前,应当抓紧落实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以来达成的广泛共识,不仅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渡过当前难关,而且要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健康、稳定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为此,我提出以下意见。
一是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危机关头越要坚持开放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时间,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要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坚定地支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平衡的结果,建立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补充,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二是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快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这场危机充分暴露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和治理结构的缺陷。要加快主要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合理的全球金融救助机制,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积极发挥其在维护国际和地区金融稳定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三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防范金融风险积聚和扩散。各国金融当局应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大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力度,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扩大国际金融体系监管的覆盖面,特别要增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的监督,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完善会计准则、资本充足要求等各类监督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透明度。
四是切实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尽量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害,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国际金融组织应该通过放宽贷款条件等措施,及时救助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国际减贫进程,特别要加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援助力度,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是协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建设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面对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疫病和自然灾害、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恐怖主义蔓延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也难以单独应对,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这里,我再次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谋求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中国愿意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积极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实现世界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严冬终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让我们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
谢谢大家。
经济论坛上的领导讲话稿
(二)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山城达沃斯银装素裹,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年会盛况空前。有机会出席这次会议并向全体与会嘉宾发表特别致辞,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本届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实现共赢,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很赞同负起抉择重任的会议主题,愿借此机会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目前,国际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并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类认识、把握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能力,展现了新的发展前景;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演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大大扩展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了商品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同时要看到,当今世界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局部战争和冲突仍时有爆发,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传播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重大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南北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新的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不断出现;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度增长,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问题严重。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应同心协力研究促进发展、破解难题之策;要顺应世界发展的巨大趋势,加强合作,共同缔造世界持久和平与更大繁荣。中国坚决支持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呼吁国际社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第一,继续扩大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强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国相互学习和借鉴发展经验,发挥各自优势,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和地区应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放开技术出口限制,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国际社会还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来自安全、自然灾害等领域的挑战。
第二,构建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人类必将受到严厉惩罚,最终也会危及发展本身。为了我们的美好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要提倡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根据自然的承载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
第三,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加强多边、双边贸易合作,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取得进展,实现发展回合的目标。要继续在平等基础上推进南北对话,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要推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创造更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第四,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步伐。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发展水平,尽快缩小日益拉大的南北发展差距,既是国际社会的责任,也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中国家对自身发展负有主要责任。发达国家应切实承担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切实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增加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官方援助;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使发展中国家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经济全球化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这次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借这个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发展最快、进步最大、变化最深刻的历史时期。1979年至20xx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4%,居民消费水平年均提高7%,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xx年,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超过了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20xx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5%。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7亿美元,由20xx年的世界第4位提升到第3位。目前,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左右提高到约4%;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6%左右。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长期持续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十几年,我们将努力把握机遇,用好机遇,集中精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建设经济中心不是一个口号,需要切实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个人认为,经济中心建设要解决好以下关键性问题。
第一,用人机制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没有人才支撑和运作,经济中心和园区将一事无成。经济中心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来谋划、经营和建设。经济中心建设的主体是人,人这个要素是首要的,是决定性的。人,不是简单的人的数量,更重要地是人的素质。一是要有一套灵活的用人体制和机制,要的人进得来,不要的人出得去。没有这样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经济中心也是喊口号、打调子。二是要加强人才培训,通过培训干部、培训创业人才来增加人才的规模和数量。三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让能做事、会做事、愿做事的人享受到应有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城镇功能提升问题。镇目前的城镇功能是不完备的,有哪些功能要完善呢。目前主要解决好城镇的供水、供气、供电和街道硬化、清洁等问题。恕我直言,尽管镇历届党委、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镇的脏、乱、差仍没有实质性改观。所有到过的领导,对这里的街道环境、城镇管理印象不佳。一方面或许是城建局的职能延伸不够,但另一方面也是镇党委、政府的决心和力度不够。只要下定决心,发动广大干部和群众都来参与城镇管理,街道应该是可以干净整洁的。今后镇干部的主要工作要转到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