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状

田晓琴

【摘要】

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的厌学现象表现越来越严重,学生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学生之所以有以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压力,追究起来,就是厌学的心理表现。学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找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厌学心理

解决对策

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社会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深化,人们的生活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缺乏的农村,许多农村家长往往将精力专注于发展生产生活、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也有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太过迫切,方法上存在严重缺失,使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着沉重负担,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也有部分孩子受近年来高校学生就业难等社会现象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呈现出不良的心理特征,缺乏良好的学习成长心态,缺乏学习的内生动力。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国的教育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部分教师在各种指标、任务的驱使下,错误的用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对非智力影响的低分学生不够重视,加上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便产生厌学情绪。厌学现象已经不是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个别现象。在农村小学生这一群体中已经形成相当人数的普遍现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中每个家庭的希望。针对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状,教育工作者、家庭和社会应当于以高度关注。

在学校,一些缺乏方法的老师只顾给我们充满童真与梦想的孩子布置铺天盖地的作业,缺乏对孩子心理和认识的塑造。在社会中,他们却又受到网吧、“读书无用论”、等形形色色的不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回到家,他们得到的关注最多只有被看管着写完了那些无理的难以完成的家庭作业,而他们的好奇心、人生观和价值观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情感上与家长得不到充分的交流。

知识决定命运。农村小学生厌学现在必须引起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学习是人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为了让千万个孩子能选择美好的人生、为了让千万个家庭能够承载起明天的希望,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必须改变。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学习动力不足

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生中相当普遍。这部分学生中,既有头脑清醒,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习不错的学生;也有学习能跟上进度,但时常担心自己的考试名次后移的中等学生;还有学习有些吃力,但自己尚知努力的学业稍差的学生。面对学校中激烈的竞争,他们普遍的内心感受是:学习没意思,迫于形势又不得不学,可学着又觉没有动力。有的学生进学校只是应付长辈。他们中间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压力大,学习被动,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或者是学校人多好玩,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在他们看来爸妈文化低,在家务农,在厂里打工照样挣钱,很舒服。缺乏刻苦学习的内心动力。

(二)丧失学习兴趣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学业不良者。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老师上课他们一句也听不进去,只是讲小话、做小动作、打瞌睡。作业无法完成,更谈不上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他们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但迫于形势和家长的要求,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无精打采,缺乏积极探索的动力。他们烦闷、苦恼,有时又无所事事。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不是读书升学的材料,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早日得到解脱。同时受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不考虑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根本不学习

这部分学生终日混混沌沌,虽然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但实际上是为了消磨时光。有的对老师缺乏感情,

关系紧张。他们的兴趣在于玩耍、逛街、打游戏机、看电视,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拿起书本就头痛,坐在教室就犯困。下课精神大振,东跑西逛,墙上都是脚印,老师都进了教室,他们还在后面恋恋不舍,拖拖拉拉。与同学很少讨论学习问题,而对于体坛名将、赛场风云、影视明星、歌坛新秀、青春偶像、奇闻轶事等则了如指掌、滔滔不绝。

二、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经过对一部分有厌学心理的农村小学生进行家庭走访和谈话交流,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状况和成长环境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得出影响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的因素各有不同。总体上讲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成长环境因素、和学校因素。这四个方面因素往往又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在一起,使我们的农村小学生感到来自于学习的不断增大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对这四方面因素作以下具体分析:

(一)自身因素

许多厌学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落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也就是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正如我与六年级刘某的谈话中问到:“你将来打算做什么职业。你三门功课总分想达到多少分或每门功课有分数指标吗。”他都是摇头没答案。当我问到他英语的学习方法时,他的答案是:英语背单词是先看两遍,再背一遍,最后默到本子上:默不出的就看书。这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提高成绩,因此不管是默写还是练习都出现一次次的不合格,这样学习效果不好导致对学习没信心,最后产生了厌学情绪。(2)注意力缺乏症、多动症和学习上的慵懒症。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安静久坐,爱做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我在上课时观察过六年级学生杨某,一节课45分钟,几乎每10分钟我要点名提醒一次。而他习惯不停地动又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学习效果很差,他的成绩就低,使他觉得学习是一种困难,产生厌学情绪。孩子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一直想着玩乐,要他学习看书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而且长此以往会使他心理产生一种学习惰性,一到学习的时候就会什么都不想做。最后对学习反感,开始厌学。

(二)家庭因素

家长的生活经历与言传身教对一个小学生的影响是自始自终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反应,很多时候,无形中就默认了孩子,家长过于严厉、要求过高或过于放松、要求过低、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都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另外,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现在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第二,家长过分放松、要求过低。有些家长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实力,从而对他们没有较高的期望,也就不去积极鼓励孩子认真准备,刻苦学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孩子在清楚地知道父母对他要求不高时,便会顺水推舟,不作更大的努力。

第三,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与奶奶的过分溺爱,导致学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带到学习中来,久而久之,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第四,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是,现在离婚率的增高,使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管教,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自然在学习上的表

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他看来,他表现的好坏父母已经无暇关注,那么好坏有什么分别呢。

(三)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的环境,至关重要的因素,资料显示学生1/3的时间是在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学校中度过的。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态度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是造成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年的求学生涯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同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王等等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他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是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人处事的道路。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在此,谨向王等等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同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田晓琴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