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领导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也就是说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负责人。因此,校长的领导力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学校长领导力现状的了解,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提升中学校长领导力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中学校长领导力现状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航者,在学校变革中起着引路人的角色。但目前我国中学校长的领导力发展水平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包含多方面原因,如我国校长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校长角色定位不清等。
1我国中学校长领导力现状
中学校长领导力是指校长为了实现学校组织目标,在特定的领导环境中对在校师生所施加的影响力。校长的领导力包括很多方面,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道德领导力、信息技术领导力等等。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校长领导力的实施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通过沟通、激励等策略来吸引广大在校师生。根据调查分析,校长作为领头羊在实际的行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校长自身的理论不够扎实,无法影响学校师生
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发展规划方面,有些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念,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特征来体现时代精神。另外,在学校特色建设方面,很多学校盲目跟。l,对于一些相对较好的学校特色建设照搬照抄,学校特色大同小异,没有形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校特色。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予以肯定的是许多校长学习了部分新课改的理念,在学校发展规划上进行了一些改变,但是在具体实施结果上却与原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许多校长缺乏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思考,学校的发展规划未能与新课程改革完美融合。
1.2其次是校长组织制度建设不完善
校长作为学校组织的上层结构,在设计组织架构时还不能很好的根据本校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直接导致学校管理组织结构欠缺高效性和协调性。学校组织结构犹如人体骨骼结构,由不同的部门和机构构成,有效地学校组织结构对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重要作用,相反,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学校组织结构的设置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很多校长在进行学校组织结构管理过程中都非常得当,组织结构设置也较为合理,能够很好的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但部分校长在设计组织结构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典型范式的分析与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灵活主动的做出反应。很多学校在管理上采用机械式组织形式,极度欠缺协调性,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沟通方式,多数教职工并没有管理上的决策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有的学校实行职能式的组织结构,设置了校长、党支部、工会等职能部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分职能操作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职责边界的空白或重叠、多部门指挥等,因此,管理活动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1.3校长领导力不足还体现在课程教学管理上
新课程改革实行学校、地方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学校在课程研发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可根据自身特点设置具有实际特色的课程。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课程理念的改革,校长要正视自主课程,构建现代管理团队,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程体系管理。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它的教学思想与行为最终都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然而在实际实施中,由于很多校长把注意力放在了各种检查、行政事务和会议上,根本无暇顾及教学管理工作与课程。而真正高效能的校长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提高自身工作效能及专业发展。
2中学校长领导力水平的提升建议
中学校长领导力的提升不仅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也离不开校长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校长领导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针对以上提出的中学校长领导力不足的问题,对如何更好的提升中学校长领导力进行以下探讨。
2.1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提升校长理论基础
针对我国目前参差不齐的校长领导力现状,校长应加强领导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入把握领导力内涵。就我国现有的教育方针与领导体制而言,校长作为学校的组织领导者,其引领着学校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工作之余,校长应适当挤出时间来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以更新自己的领导、管理模式,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结合国家新课改理念,不断完善学校发展规划,更好的担起引领学校发展的重任。
2.2科学运用分布式领导方式,完善组织制度
如今,在我国中小学仍实行校长领导负责制,虽然学校里设置了校长、党支部、工会等职能部们,但其职责边界不够明显,在学校管理上参与程度不高,没有决策权,导致出现校长权力过大的现象,一方面造成校长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使得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发挥校长的领导力。分布式领导可以使校长集思广益,从而更高效率的完成学校管理任务。分布式领导方式重视团队之间的协作意识,这种领导方式使得校长的权力在整个学校组织层面领导力得到更好的分布,从而进行更好的具体工作分配,提升学校的整体效能。
2.3提高校长学历水平,加强课程教学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学历较高的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方向,领导学校教师群体时的思考方式以及采用的方式方法更加科学,能够有效的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在学校中设置特色课程,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一些检查、行政事务上。因此我国需要尽快对中学校长任职的资格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逐步提高我国中学校长的平均学历水平。同时应加强对中学校长的培训力度,完善校长培训体系,提升中学校长的管理与领导能力。校长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后台培养来获得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校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校长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采用科学的方式,通过沟通、激励等策略提升校长的领导力,从而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使我国得中学生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受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资助(16c0231)。
参考文献
[1]杨洋.我国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制度构建[j].科教导刊,2012(12).
[2]袁诚.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
[3]李敏,代蕊华.国外中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策略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2(05).
[4]徐涌.浅谈校长的教科研领导力[j].课外语文,2016(13):166.
第二篇: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上传:徐向阳
更新时间:2013-3-1817:10:55
新课改背景下迫切需要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教学领导力。然而作为校长,该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对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导力呢。
一、刷新观念,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
1.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真正主体。校长必须把握课程的发展性、开放性,坚持动态式、生成性的课程观,鼓励师生在教育情景中通过探讨、反思等方式对课程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并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削减课程的预设品性,把已有的书本知识与自己的情感体验等结合起来,使课程与师生的教学情景产生积极互动,使课程的价值更加丰富化。
2.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认为,教师是没有智慧和能力进行课程决策和开发的,他们只是既定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最直接参与者,作为拥有相当智慧和创意的群体,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在本真意义上,教师即课程。校长要充分相信教师的实践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变课程管理为课程领导,也才能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3.课程领导的最终理念是。一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考虑学生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课程。首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
点;其次,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当,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乃至全面发展,是校长课程领导理念的重要内容。
二、构筑课程领导共同体,提高课程领导实效
1.课程领导源于课程管理。领导和管理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内涵上是各有所侧重的,管理更倾向于按照机构的规则实施已有的程序,领导更注重愿景的作用发挥。领导需要确定目标,并启动实现愿景的进程。在课程领导方面,同样也要构筑领导——管理共同体,因为学校课程领导者既要勾画学校课程发展的蓝图,又要把这个蓝图付诸实施。要构筑“课程领导共同体”,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课程领导,以及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对学校变革与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学校成员能否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具有清晰的课程发展愿景意识或目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严格按照规定机械地对课程实施进行管理,对于学校课程决策与学校整体改革都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所谓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的综合性能力,包括课程规划、开发、实施、管理、评价,聚焦有效教学,提升学校团队专业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人物。因此,校长必须要有领导学校全员进行课程决策的能力,有指导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帮助教师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课程领导共同体中来。学校的课程领导不是指一个人的领导,实际上它可以是学校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学校的核心价值,是学校整个团队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来的过程。课程领导贯穿于学校各个层面,其组织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的,因而,课程领导不是校长个人的事,而是领导共同体的事情。
3.课程领导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为共同目标的实现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个人价值也从中得以彰显。随着将管理重心下移这一改革思路的逐步落实,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校长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培养和带领一个领导团队的任务。在这样的领导团队中,校长虽是第一责任人,但并不是一切工作的责任人。他应在学校整体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全局的方面承担主要责任。不过,在所有这些方面中,校长肯定离不开其他各位领导和各位教师所贡献的智慧。实际上,校长领导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善于激发、汇集和利用各个学校主体的智慧,而不仅仅是依靠个人努力。为此,校长善于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并作合理分布。
三、创新实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1.规划学校发展愿景
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师生对本校发展的共同愿望和前景设想。学校发展愿景的规划需要校长在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整合教师、家长、学生的观点,经过反复讨论、真诚沟通而达成共识。学校发展愿景应成为一面旗帜,通过这面旗帜去团结人、激励人、引领人、成就人。学校课程设置其实是实现学校发展愿景的具体步骤。
2.制定课程方案
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打算和学校实际而制定的一学年内的课程实行打算,包含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行请求和评价等内容。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课程思想的直接体现和具体操作,是课程方案的核心内容。
校长要在对学校发展进行整体方案的基础上,以学校现实为基础,形成符合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点和学生发展请求的课程方案。①要明确学校课程目标,包含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学生造就目标和教师专业成长目标;②要明确学校课程结构,包含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探究型)课程和综合实践运动课程的整体架构;③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学校中实行的全部课程,从进步课程适应性和资源整合出发,进行通盘的设计和安排,把握布局和节奏;④要在实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力求开出更多的精品课程和特点课程,增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全面生动生动的发展;⑤要体现课程发展特点,包含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方法和方法策略等;⑥要根据课程发展特点,制定实现课程目标的原则、策略、方法和保障系统;⑦要提出课程管理和评价的领导意见,包含在某些学科履行学分制管理,履行测验内容和测验方法改革等。
3.推动校本课程实施
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引领、决策、激励和推进。开什么课程,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从而了解学生的要求和学习愿望,注重面向全面学生,引导探究学习,注重实践活动,突出生动愉悦。比如,樟树市实验小学以“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体现地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指导思想,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改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家乡樟树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资源,开发形成《樟树,我可爱的家乡》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活动体系,探索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好路子,更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4.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其中教研组更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部分,它是同一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一个重要阵地。为此,加强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是校长课程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学校的生命是教学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课堂。因此校长要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服务课堂,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并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成长。校长要聚焦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结构为着力点,改造教师包办过多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做到胸中装有教师和学生,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度,学生知识接受度和教学目标的落实度。引导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建构以校为本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深入开展了“生本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的学生全程参与、全程体验、全程感悟学习快乐的一种教学思想和理念,其基本环节和模式分五步,第一步创设情境、课前导学,激发快乐;第二步自主学习、体验快乐;第三步合作探究、享受快乐;第四步精讲巧练、传递快乐;第五步多元评价、感悟快乐。通过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高中课改教改之路很累,很苦,很长,每位校长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只要我们校长们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定能盼来来年硕果累累,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