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材料

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自2006年开始实施至今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县科协按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及自治区、市科协有关要求,抓住有利时机,联合县财政局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和精心培育了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经过层层推荐、评比,我县农村科普带头人何清海在众多推荐单位和个人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表彰和项目资助。这是托县科协有效发挥科普载体优势,扎实推进富民惠农工作的一个缩影。

一、以科普兴农惠民项目为载体,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一是做好项目的培育和规划。县里成立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规划和措施,通过狠抓落实,使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得到了较快发展,其示范、试验、辐射和带动作用越来越大。截止目前为止,全县已有各类专业技术协会32个,科普示范基地26个,科普示范户428户。其中,新培育出9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1个科普示范基地,10户科普带头人达到科普惠农兴村项目资助标准。二是做好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在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中,我们严格把关,优选项目,真正把那些示范作用好、群众反映好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推荐参加了全国评选。通过推荐申报,我县选送的科普带头人何清海获得了中国科协与财政部的联合表彰,为2007年度呼市仅有的一名获奖带头人,《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还进行了专题报道。通过项目的申请实施,将有效破解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彻底解决2680名会员、4000位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为当地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开创出一条科普惠农带动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以“三个一”示范工程建设为载体,增强农村科普综合实力1.按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要求,各个农技协利用自身的科普工作条件,支持、帮助、参与镇村科普活动场所、队伍、设施建设,参与实施科普村村通“一站、一栏、一员”工程,实现与其他农村基层组织的科普资源共享,增强科普服务能力。我县农技协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中,一是部分会员担任了科普宣传员;二是以农技协科普活动室为基础,参与建设科普活动站;三是协助落实科普场地,参与科普宣传栏建设。在各农技协的大力配合下,全县科普村村通“三个一”工程实施得以顺利进行,两年来先后投资新建或重建科普活动站80个,科普宣传栏80个,科普画廊4处100多米,科普一条街800米,科普广告牌50块,组建培训科普宣传员队伍80人。另有科普活动室38个,科普图书室70个,科普示范学校6所,科普志愿者50人。使农村科普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2.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广大农技协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抓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坚持开展新优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不断加强新技术储备,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加强农技协自身建设,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四、以多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载体,打造“品优技新”的科普示范平台抓精品科普示范体系建设,推行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增益、农民增收。“全国科普带头人”何清海同志是内蒙古托县五申镇团结村农民科普志愿者,自2000年创办xx县顺字商贸有限公司以来,他致力于农村科普工作,在当地引导带动农民建立起了枸杞科普示范基地。2004年,在县科协的具体指导下,他整合资源,适时成立了xx县枸杞专业技术协会。协会同企业合作共事,并组建了生态农业公司,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种植枸杞、甘草等中草药材,辐射带动五申镇及周边地区枸杞种植户4000户发展枸杞种植1.5万亩,免费为周边农民发放新品种苗木近50万株,并进行技术指导,使枸杞产量由每亩1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而且颗粒大,色泽鲜艳,深受国外客商欢迎。为寻求稳定的销路,与台湾客商联营合作,打开市场,使枸杞价格回升,由每公斤8元提高到20多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枸杞种植面积由3000亩回升到1.5万亩。农民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起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光荣事业,是农村科普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核心在“惠”字上。今后我县科协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使我县科普工作惠及于农民,让农民真正受益;兴盛于农村,让农村真正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