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民政会议讲话
同志们:
在全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新形势下,省政府决定召开河南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非常及时,十分重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4年的工作,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全省民政工作,大力发展民政事业,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为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李成玉省长出席会议,还要作重要讲话。会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我省第十五次民政会议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民政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了民政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使民政工作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20*年以来,我省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力度。从20*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有关工作,列入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的“十大实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有效促进了我省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建立,较好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一是城市低保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确保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年底,全省年保障人数、年发放低保资金分别由20*年底的114.6万人、4.9亿元增加到135.3万人、10.8亿元,月人均补差金额由51元提高到78元,4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37亿元。二是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五保供养新体制。全省48.83万五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全省集中供养率达到21%。三是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实现了从农村特困户救助向农村低保制度的转变。20*年底,全省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00.17万人,第四季度人均月补差22元。四是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困难群众的医疗难问题得到缓解。全省共投入2.68亿元,救助277.*万人次。五是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全省共投入救灾资金10.89亿元,救助受灾人口2100多万人,重建灾民倒房43.7万间。六是依法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全省共救助15.26万人次,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流浪儿童救助管理“郑州模式”。七是建立完善了艾滋病致孤致贫人员救助制度。同时,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教育、住房、司法、就业等救助制度建设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明显。颁布实施了《河南省实施办法》,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探索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确保了优抚对象生活与社会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全省抚恤事业费由4.6亿元增加到10.8亿元。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全省有13个市(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64个市(县)被命名为省“双拥模范城(县)”。制定和实施了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退役士兵自谋职业。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30.7%,基本解决8万多名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较好落实了军休人员政治、生活待遇,完成了1689名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的接收安置任务。认真做好复员退伍军人稳定工作,维护了社会安定。进一步提高了军供转运保障水平。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一是依法做好村民自治工作。完成了全省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了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省有15个县(市)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市)”。二是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逐步扩大了社区直接选举范围,强化居民自治功能,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提高了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三是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方针,加强民间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慈善类社会团体和社区民间组织,支持和引导社会公益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强化监督管理,较好地发挥了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4年来,全省共登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500多个、行业协会1200多个、公益类和文化类民间组织840多个。
(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通过完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政策,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已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全省社会福利机构的数量和床位数分别由20*年的2320个、6.1万张增加到20*年的29*个、9.4万张,在院人数由4.5万人增加到7.9万人。孤儿救助工作取得新成绩。已初步建立了养育、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相结合的孤儿救助制度;实施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使1100多名残疾孤儿得到手术康复治疗。社会福利企业稳步发展。全省有社会福利企业1759个,安置35000余名残疾人就业。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全省累计销售福利彩票50.01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7.5亿元。切实加强老龄工作。制定实施了《河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强化了老龄工作机构建设,落实了有关老龄工作的政策法规。慈善事业稳步发展。我省慈善组织逐步健全,各种慈善活动深入开展,以经常性社会捐赠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互助工作成效明显。4年来,累计接受社会捐款和慈善捐款17308.8万元,衣物850万件,救助各类困难群众540万人次。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依法推进。一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调整行政区划;在具备条件的县城驻地开展设立街道办事处工作;完成撤并乡镇任务,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省共撤并乡镇236个,撤并之后,乡镇平均人口由4.07万人增加到4.49万人,平均面积由71.92平方公里扩展到79.33平方公里。二是巩固勘界成果,做好边界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了界线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做好地名管理服务工作。完成了城市地名设标任务,开展了县(市、区)、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全面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是深化殡葬改革,加强和改进殡葬管理。全省火化率由37%提高到6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五是加强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工作,提高了执法和服务水平。
总结我省第十五次民政会议以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基本经验,即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将民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将民政工作纳入全省工作的大局之中;必须坚持齐抓共管,始终注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制度建设,始终将法规制度机制建设工作抓紧抓实;必须坚持创新精神,始终注重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充分认识新时期民政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民政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省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实现和谐发展还面临体制与机制上的障碍,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存在一定制约因素;由于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城乡需要救助的家庭和群体还有相当比例,民政工作任务繁重又艰巨;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手段落后,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个别地方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救助标准、社会福利水平较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今后5年,是我省实现“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的重要时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做好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认清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千方百计地做好民政工作,推动我省民政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切实提升民政工作效能。要全面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完善民政法规政策体系,规范民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提高民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的运行机制。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做好民政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要按照建设电子政务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加快“数字民政”和“便民”工程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民政工作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管理现代化。
同志们,新时期民政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全省民政工作的新局面,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