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整治典型经验材料

近几年,兵团经济飞速发展,团场发展日新月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各师、团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却是日渐增长。连队居民点整治作为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已在兵团逐步兴起,如何在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用地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实施连队居民点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成了兵团的首要任务。

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一补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区,耕地占有量较大,但随着兵团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落户兵团,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大,而由于受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各种自然条件的制约,可供复垦的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导致实现占补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105团连队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

长期以来,105团各连队居民点土地利用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或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以及对连队建设住宅审批不严格等原因,使得连队居民点土地利用呈现出一下特点:一是土地利用比较粗放,连队居民点用地总量偏大,据调查105团各连队住宅用地占地普遍在300平方米以上,有些甚至超过600平方米,人均占地超标。二是连队存量建设用地多,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浪费严重,尤其是近几年各连队新建住宅较多,部分职工已搬迁至新住宅区居住,导致各连队老住宅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空心现象三是连队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小,居民点数量多,布局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内部用地结构不合理四是环境状况、生活条件差。连队内住宅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环境不协调。

随着团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团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职工收入提高,加上国家对保障性住房投资力度加大,105团团部掀起了建房热,团部建设起大量保障性住房,团部附近连队职工纷纷购买团部住房,搬迁至团部居住。连队职工大多搬迁至团部或新建居住区居住,连队老居住区“空心”现象普遍。连队内部基础设施用地比例少,服务功能低。大多数连队内部路况差;供水设施极其简陋,电力设施也相当落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不完善。

105团连队居民点普遍存在村容村貌差、房屋破旧、入住率低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对连队居民点规划新区,拆除老区,将零散居住的村民统一集中到基础设施完备的新区居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连队住宅,完善生活基础设施配置,有利于改变农村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并可将部分建设用地整理开发为耕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有效提高耕地面积。

二、开展居民点整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一)动力机制:兼顾各方利益

开展连队居民点整治,直接关系到职工自身利益的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去利益驱动,就会挫伤参与、配合和支持的积极性。总结实践经验,要形成有效的动力机制,就要兼顾三个层次的利益。首先,职工要得实惠。在考虑对拆除面积的经济补偿时,尽可能要与被拆老房的现有价值比较接近,悬殊不能太大,便于群众接受。其次,连队要得实惠。一般地说,凡开展连队居民点整治的连队,都可获得数量不等的财政补贴,所得土地纯出让金用于拆旧建新的专项补贴或基础配套建设。再次,团场要得实惠。在目前团场财政尚不宽松的形势下,也不得不算一算有多少利益可得的经济帐。一句话,如果不能统筹兼顾团场、连队、职工三方面的合理利益,整治工作就会“卡壳”。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105团连队居民点整治工作已顺利结束,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通过土地整治,以上四个连队共置换出790.23亩建设用地指标,解决105团小城镇发展建设没有建设用地指标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加耕地面积738.49亩,增加林地面积13.85亩二是改善了连队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经过整治,经历了几代的旧房全部拆除,使连队面貌焕然一新。三是连队居民得到了经济补偿。拆除的房屋多是上个世纪建造的土房,平均可得到每平米260元的补偿,其中砖房可得到每平米350元的补偿。同时通过新增耕地拓宽了职工增收渠道,项目竣工后新增耕地将全部种植棉花,可实现年增产籽棉145.8吨,新增产值116.64万元。

可以说,农六师105团的连队居民点整治取得了极大的成效,稳妥地安置了职工,改善了职工生活生产条件,对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日渐增长,如何贯彻国务院、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解决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上级下达建设用地指标不够的瓶颈问题,领先迈出了具有兵团连队整治特色的一步。105团连队整治工作的成功,为兵团团场优化土地资源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在全兵团开创了一条土地整治优化的先例,创造了节约集约用地、建立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