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5篇范文]

第一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发展迅猛,养殖专业户和规划养殖场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畜禽污染问题。市政府不断加大畜禽污染防治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污染问题仍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一、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环境监管现状

全市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87家。环保部门通过集中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对没有环评手续的规模化养殖企业,限期补办环评手续;未建畜禽粪便、废水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污水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限期更新污染防治设施并达标排放;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坚决予以停产整治或取缔关闭;对未采取措施致使贮存的畜禽废弃物渗漏、溢流、散发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努力实现污染零排放。

通过强化监管,促进整改,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违法排污行为得到进一步遏制。2009年,皓月集团完成了对养殖基地污水排放超标的整改工作,实现了达标排放;榆树市对五棵树养牛业户进行了规范,在饲养相对集中区内,建设污染治理工程,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榆树四海集团投资上千万元完成了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吉林华正农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新安装生化法污水处理设施1套,现运行稳定。九台市互利种猪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吉林农业大学,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对生猪粪便进行降解、消化,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各县(市)区也高度关注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榆树市将市区和乡镇村屯水源保护地划定禁养区,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处理畜禽粪便污染。一是在部分乡(镇)村开展了农村拉圾集中填埋场建设二是利用畜禽粪便和玉米秸杆发电有效处理大批畜禽粪便三是探索畜禽粪尿再利用,把牛粪晒干作为取暖燃料四是实施生态养猪新模式,引进生物降解猪粪尿新技术,实现生猪养殖零排放。双阳区禁止在城区和主要交通要道两旁规模化养殖畜禽,农村以自然屯为单位划定了禁养区,建立牧业小区,集中养殖畜禽。推广分散式或集中式建沼气池,把畜禽粪便转化成沼气和有机肥。九台市通过生态养猪,努力实现猪粪便污染的零排放,起到了污染防治的示范作用。二道区把石头口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设定为禁养区域,牧业小区绝大部分采用发酵床技术进行污染防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治污措施落后。由于传统养殖习惯,我市畜禽养殖场内部的环境管理比较粗放,虽然部分养殖场采取了干湿分离、粪便沤肥还田等环保措施,但对于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很多规模化养殖场冲洗废水直接排放,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措施,污染治理投资普遍偏低。

二是畜禽粪便处理率低,污染严重。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部分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存在随意弃置畜禽废物的现象,夏季异味扰民严重,孳生细菌,容易引发疾病,产生渗滤液威胁地表水和地下水体安全。群众对此投诉日益增多,畜禽粪便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是环境管理难度大。由于市场不稳定,加之畜牧业是微利行业,风险行业,致使养殖企业不愿或无力承担防治环境污染的投资费用,而有关法律法规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性,导致环保执法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三、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的建议

一是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对规模养殖业项目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杜绝产生新的污染。对已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管,督促其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对产生的粪便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二是加强对牧业小区建设的环境监管。对已建成并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的牧业小区,重新补办环评手续,依法进行治理,对于选址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业户采取搬迁、关停等措施,予以根治。

三是对分散畜禽养殖业户,实行村屯集中管理。以村为单位进行合作,实行相对集约化管理,集中处理畜禽粪便,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积极倡导传统的“粮猪”、“粮禽”等生态模式,鼓励农户利用垃圾和粪便沤制农家肥,实施绿色环保养殖。

四是积极推广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推广厌氧发酵等生物技术,实现畜禽粪便治理的资源化。推广粪便的再利用技术,提倡干清粪工艺或循环水清污,减少污水量。推广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对营养物质多层次的分级利用,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

五是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建设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并给予补贴。

六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建议农业和畜牧部门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进行合理规划,设定指定区域,加强养殖业的集中管理,与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形成合力。

第二篇。规模养殖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规模养殖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规模养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幅度提高养殖业效益和增加养殖户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按照“稳定猪鸡料食畜,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畜”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大幅度增加现代农业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吸纳民间资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促进了畜牧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基本实现了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分散养殖向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大场大户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化和商品化转变;在经济地位上,由家庭副业向独立的产业转变。规模养殖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产业聚集度高、市场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农民增收较为活跃的产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现状

2007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农民发展规模养殖。通过宣传发动、行政推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龙头拉动等服务措施,全县以肉羊产业为重点的规模养殖得到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全县已建成良种扩繁场12个,规模养殖场(小区)115个,万元规模养殖户4040户,其中:150标准化养猪户350户,高效模式化养羊户3620户,标准化养鸡户50户,养牛户20户。辐射带动各类规模养殖户23166户,其中:发展2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456户,2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22600户,5头以上规模养牛户45户,500只以上规模养鸡户65户。全县以规模养殖发展为重点的畜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畜牧养殖新技术正稳步推广应用,畜牧养殖基地和小区建设步伐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和畜产品品牌优势也得益彰显。从发展状况来看,我县规模养殖具有以下特点:

1、规模养殖场比重逐年上升。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

1周边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我县规模养殖场,从2006年开始建设,2008年以前,大多数规模养殖场均在庄前屋后修建,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经济效益低。2008年以后,才逐步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到2011年底,全县累计建设规模养殖场达到了115个。2012年底预计可以达到215个,目前已审批各类规模养殖场95个,已动工修建60个,主体基本完工12个,投资金额达3104万元。规模养殖场建设数量成倍上涨,比重逐年增大,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2、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养殖发展快速。国家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个体老板、返乡农民工纷纷兴建规模养殖场,有力拉动了规模养殖场快速发展,畜牧产业融资逐步扩大。

3、标准化生产水平逐年提升。近年来,我县畜牧业发展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迈进。据调查已建成和在建的规模养殖场布点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比较规范,科技含量较高,并结合环保要求实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推进生态化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4、产业化程度得到提高。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我县大壮良种羊繁育场、鑫旺良种羊繁育场、东坝镇西盛养羊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养殖场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市场+农户+规模场”的运作模式,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5、良种覆盖面逐步扩大。为了提高畜禽品质,我县每年都要从山东梁山、皇城种羊场、武威冷冻精液站等调引一定数量的优良畜禽和优质吸管冻精,用来改良我县畜禽品种,2012年至目前,全县已调引肉牛230头,肉羊3700只,肉杂鸡30万只,种公猪120头,良种覆盖面逐步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县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从发展理念、速度、规模、社会效益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动物疫病风险和市场波动仍然制约我县畜牧产业发展

1、对规模养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增加农民收入已引起各级高度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对规模养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在大力倡导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的同时,传统养殖观念、饲养模式还占有一定比例,良种、良法、良舍、良料等标准化养殖推广使用仍然困难,养殖户参与意识不强。

2、养殖户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目前从事规模养殖生产的从业者年龄层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全县的规模养殖场户中,懂技术、善管理者比例不到40%。因而,对市场预测准确度低、规避风险能力差、新技术应用推广慢,直接影响我县畜牧产业快速、高效发展进程。

3、龙头企业和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缺乏。目前,我县畜禽产品加工企业是个空白,县城仅有的2家屠宰场,均属小规模初级加工企业,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品牌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关链度低,产业链条不长不强,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加之部分养殖户疫病防控程序不到位、质量不高,疫病风险依然存在。

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任务艰巨。近年来,环境保护已列入各级规划治理和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之中,而我县畜牧业发展正处在传统分散向规模养殖过渡,分散养殖畜禽粪便(特别是生猪粪便)无害处理困难,目前采取的集中堆积处理方法简单但不够彻底,而新型无害化处理设施成本高,养殖户难以承受,发展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治理与发展任务艰巨。

6、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县绝大多数规模养殖户缺乏原始积累,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困难,有钱建圈,无钱购畜,严重制约了规模养殖的发展。

7、品种改良速度缓慢。近年来,虽然引进了一定数量的畜禽优良

品种,但由于扶持资金不足,引种数量较少,特别是良种羊引进数量较少,影响了品种改良速度。

三、对策及建议

1、立足市场调结构。按照市场需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在分户经营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2、政策引导促发展。按照县乡各级包片挂点,业务部门示范抓点,基层干部带头建点,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为规模养殖的起步发展,逐步壮大,稳步提升发挥导向、带动作用。

3、以点带面抓示范。以鑫旺、建强、大壮、西盛养羊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大力推进设规模殖业。

4、狠抓项目增效益。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进屠宰、加工等项目,逐步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系列开发、转化增值、牧工贸一体化初步格局。

5、防疫灭病保健康。畜禽养殖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发展规模养殖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牢固树立抓防疫就是抓产业、促增收的观念,把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视平稳时期的监测和预防;既要做好季节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因病设防,抓好程序免疫,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第三篇:生猪规模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生猪规模养殖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国家对养猪生产扶持政策的实施,以一家一户为主的传统养猪生产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如何提高生猪养殖场养猪的数量与质量,发展养猪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整合重组与农民富裕,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虽然养猪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品种质量显着提高,但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猪场选址不科学,场内布局建设不合理,养殖条件落后,饲养管理不规范,兽药滥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探索发展对策,以提高科学养猪水平、养猪生产效率、无害化处理能力、疫病防控能力、猪群抗病能力、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实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存在问题

1.1选址不科学

由于受土地审批和资金紧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养猪场存在建场选址不科学的问题:一是有的猪场选址过于靠近乡村;二是有的猪场选址过于靠近学校;三是有的猪场选址过于靠近公路、溪河;四是有的猪场选址过于靠近城镇、工厂等;五是有的猪场是利用闲房建立或改造而成。这些地方没有足够的耕地、农田、果园、鱼塘消纳粪便。弊端很多,令人担忧。

1.2布局不合理

有部分养猪场存在场区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一是有的猪场没有根据当地全年主导风向设置各功能区;二是有的猪场各功能区没有围墙隔开;三是有的猪场大门口处、生产区入口处、每幢猪舍门口处没有设置消毒池;四是有的猪场没有建立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五是有的猪场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建有产仔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母猪舍、公猪舍等,区分不明显;六是有的个别猪场没有筑造围墙,七是有的猪场进入生产区没有消毒通道。猪场布局建设凌乱,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1.3养殖条件落后

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绝大多数是以一家一户和分散饲养或小规模饲养为主。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养殖设施简陋、养殖环境恶劣、饲养管理粗放、饲养密度大、防疫条件差、消毒工作跟不上,各种病原微生物易在外界环境中传播,引起猪病的频繁发生。小规模猪场之间的距离、小规模猪场与散养户之间的距离较近,养殖处于脏、差的环境之中,造成病原微生物在场与场之间、场与户之间的循环性和持续性污染。这是近几年来猪场疫病难以控制的最主要因素。

1.4饲养管理不规范

据了解,有部分养猪场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制定产、供、销一条龙模式。部分管理人员不掌握国家关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规定,随意使用国家禁用、停用的饲料添加剂、假劣饲料;部分饲养员给猪群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引起猪只饲料中毒死亡现象的发生。部分养猪场业主缺乏应有的饲养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有部分养猪场业主没有为猪群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和运动空间未能做好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暖工作;在防鼠、防虫和圈舍卫生上措施不到位,为猪群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1.5滥用兽药

有些养猪场广泛地在猪饲料中任意添加兽药供猪群长期食用和过量使用兽药给患病猪群治病,这直接导致猪细菌耐药性增强。有的养猪场疫苗超量接种,比常量高5—6倍,抗细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超剂量使用,滥用违禁药物,不执行药物休药期规定,造成生猪产品药残超标,直接影响猪肉产品的质量、出口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1.6消毒意识淡薄

据了解,有部分养猪场由于消毒意识淡薄,认为消毒与无消毒一个样,根本没有按程序进行消毒,或不按说明书的要求稀释消毒液或消毒次数不够或随便消毒。有的养猪场为降低饲养成本,贪图便宜购买低效消毒剂对圈舍、饲养环境、饲养用具、道路等进行简单消毒。但由于消毒液浓度不够,消毒不彻底,消毒效果差,故不能有效地杀灭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导致病原微生物在养猪场内长期存在,这样的养猪场往往疫病连绵不绝。造成养猪场业主消毒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养猪场业主未能看到消毒的直接效益,因为消毒的效益是潜在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规范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用疫苗的使用,主要是加强管理。一是动物防疫用生物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供应渠道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统一管理;二是动物防疫疫苗免疫注射种类,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统一部署进行,不得擅自增减,特别是动物重大疫病防制所用疫苗必须坚决免疫注射到位。除实行免疫档案登记管理外,还应实行动物防疫驻场监督制度。

3.5规范规模养殖场动物保健药品的使用

无论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剂还是生化制剂类动物保健药品,无论是消毒类药还是抗生素类药,虽能防病治病对动物起保健作用,但均能在动物体内残留,直接影响动物的防疫效果和产品质量。因此,必须规范规模养殖场动物保健药品的使用,必须按使用剂量、休药期规定规范使用,淘汰、禁用药品坚决不用。这不仅是宣传、说教性的规范使用,还应采取加大监测力度的措施促使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