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但也存在产品单

一、缺乏特色,基础设施薄弱、可进入性差,专业人才缺乏、经营规模小、产业链短等问题。本文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从政策体制、产品升级、产业融合、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营销创新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全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的概念

(一)全域旅游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其《全域旅游大有可为》的讲话中对全域旅游做出了这样界定的: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运作和建设,实现景点和景区内外一体化的大旅游。

全域旅游要求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资源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多时空、全过程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需求。总而言之,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不再一味追求旅游数量的增长,而是注重旅游质量的提升。全域旅游应当立足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以市场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旅游产品升级;充分运用“旅游+”和“+旅游”思维,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和业态创新。

(二)乡村旅游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不同。王兵(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杜江、向萍(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林刚、石培基(2006)通过对已有乡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地域,以乡村田园风情、农业生产活动、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休闲、观光、游览及度假活动。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不一,但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是旅游方式之一。

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以及体验性,其中,乡村性为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乡村性的内涵体现在地域条件、旅游资源特性、社区参与、旅游产业本地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一)乡村旅游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发力点

在2016年国家旅游局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下,乡村旅游成为最易实现全域旅游实践进程的旅游形式,而乡村无可厚非是全域旅游非常重要的载体,而且是实践全域旅游最佳的地理空间。乡村旅游较之景点旅游有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其未遭破坏,未受污染,较易规划。一方面,乡村地区的旅游资源、产业体系、服务设施、参与主体等符合全域旅游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地域范围较小,有利于统筹全局,把握旅游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践行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即从实践的角度,以乡村作为全域旅游目的地,其无论从空间还是可行性上均最为适宜。

(二)全域旅游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指引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大多数出于“脱贫”,而“脱贫”这一目的自然会把经营的矛头指向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经济利益,很显然这种经营方式无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正在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如何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域旅游强调旅游综合协调、系统科学发展,以全域旅游作为新的理念指引,有利于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

(三)乡村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页,共7页

乡村旅游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农村资源,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及配套服务水平,营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很好地契合了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为全域旅游的实现发挥了一定作用。

三、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导致乡村旅游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

乡村旅游数量众多,但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基本上都停留在农家采摘垂钓、农家饭菜、棋牌娱乐上,很难突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和每个乡村当地的民族特色、乡村文化和乡土民俗等,浓浓的乡情或乡愁很容易被淹没。乡村的悠久历史、原生态的农耕文化、手工技艺的传承者、特有的民俗,这些都是乡村旅游最具吸引力和最能体现乡村性的地方,它们的缺失,造成了乡村资源的巨大浪费。产品创新不足,尚未充分融入商务、研学、康体运动、中医药养生等活力元素,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娱乐活动少、活动方式单一且雷同,缺乏创新性,让旅游者来过一次不想来第二次。

同时,旅游项目很容易被复制或模仿,旅游产品雷同现象尤为普遍,给游客一种不悦的“相似感”,逐渐减少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好奇心,大大减少了游客的数量。亟需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特色,跳出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避免千村一面的局面,真正体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二)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可进入性差

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各项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石,更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如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备,可进入性差;住宿、餐饮和娱乐方面安全与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大多仍停留在家庭服务的水平上,很难吸引高端消费人群到乡村进行旅游体验。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极大地影响着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乡村旅游目的的形象。

(三)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经营管理不够规范

乡村旅游以农业和农村为基础,从业和经营管理人员主要为农户,大多采用

第2页,共7页

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的经营方式以及专业化、高素质的综合服务能力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不周到的服务,往往使游客慕名而来,失望而归。同时,在“互联网+”和“旅游+”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个体农户缺乏宣传营销意识,依然停留在等客上门的阶段,对外宣传较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旅游经营规模小,旅游产业链短

乡村旅游大部分地区缺少整体规划,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规模小,较为分散,与周围景点缺乏有机联系,这极大拉低了乡村旅游的层次。缺乏信息的有效沟通,使得相邻乡村旅游发展产生了恶性竞争,带来两败俱伤的后果。同时,乡村旅游是一个融合度极高的产业,它不仅涉及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更涉及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的加工业(农产品的加工和农村特色手工艺品的加工),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服务等。然而,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度并不高,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互助,旅游产业链短,需要延伸旅游产业链,提高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新华网[eb/ol].http://travel.news.cn/2016-02/09/c_128710701.htm,2016-02-09.[2]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007.[3]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4]吕俊芳.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29):52-56+64.[5]胡晓苒.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上)[n].中国旅游报,2010-12-08011.[6]汤少忠.“全域旅游”规划实践与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5-07-10a02.[7]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38-42+79.[8]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15-18+73.[9]林刚,石培基.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基于对20个乡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开发研究,2006,(6):72-74.[10]郭焕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途径[a].亚洲大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亚洲大学,2004:

14.[11]张集良,邬秋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研究——以长乐村、宏村、三山岛为例[j].旅游论坛,2009.6.[12]何玮.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13]黄蔚艳.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14]白然.全域旅游视角下承德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7.[15]黄华芝,吴信值.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兴义市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03):27-30.[16]丁爱琳,柳光露,孟芷卉.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7,(01):253.[17]刘俊梅,闫敏.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以昭苏县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3):31-33.[18]吴恒,马华泉.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5):66-68.

第6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