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一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管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内乡县农业局有效整合了种子、农药、化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执法力量,成立了内乡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从农业系统选配15名精干人员充实到综合执法大队,并延伸拓展服务功能,从全县8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推选32名责任心强、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农业执法队伍中来,负责本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巡查,农业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万余元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配备电脑台、打印机、摄像机、照相机、执法纪录仪等执法装备30余台(套),确保综合执法有经费、有装备、有人员,为推动服务型农业行政执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创新执法服务措施,完善服务型行政执法机制
在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过程中,农业局把服务型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与农业综合执法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模式,保证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做出实效。
一是构建农业局系统大执法格局。为延伸农业综合执法服务链条,解决执法人员不足,服务缺位的问题,农业局创新工作举措,拓展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业务职能,从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的人员中选拔年轻干部充实到农业执法队伍中来,作为专职农
资市场监督员,分包所辖相关乡镇开展农资市场监督巡查工作,发现案件线索报执法大队依法查处,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区域站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考核。构建一个以农业执法大队的专业执法为基础,以相关二级单位的管理职能为辅助,以各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为补充的全系统齐抓共管,全局上下联动的农业综合执法大格局。
二是构建“互联网+”农业执法服务平台。我们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创建了“内乡农业执法”微信服务平台,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了“法律法规、农业科技、备案管理、网上举报、行政处罚曝光台、执法动态”等栏目,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有关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最新的政策动态;传播识别真假农资的技术和先进农业科技;动态发布最新农资备案情况,让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及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进入我县的经过备案审查的合格的农资产品;实时发布农资打假工作动态,曝光农资违法案事件;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动态申请备案所经营的农资产品;广大群众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投诉举报农资违法案事件;农民朋友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传农资产品图片或信息,由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其鉴别假冒伪劣等不合格农资。自上线以来,微信公众平台整体运行良好,业务办理有序,达到了与取得效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是构建农资经营场所及农产品生产基地巡查监督制度。我
们建立了农资经营场所巡查监督制度,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对每一个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及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明确1名执法人员为监管责任人,负责对所分包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及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提醒;对每一个乡镇都明确一位副队长负总责,建立“队长负责全县、副队长负责乡镇、执法队员负责经营户、农业局分管领导负责全县检查督导”的网格化监管服务责任体系;推行“农业执法巡查监督卡”,悬挂在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门店),执法人员每巡查一次,都要如实在巡查监督卡上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是构建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农资备案制度,要求所有进入内乡农资市场销售农资产品的生产企业和代理商,必须将其生产经营的农资产品及有关手续提交农业执法大队备案,经执法大队查验手续及包装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从源头上制止了假冒伪劣、不合格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对经查验不合格的农资产品及时告知备案申请人,对没有流入市场销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按规定进行报废或退货处理,不进行行政处罚,充分体现了“柔性”执法、“人性化”执法的服务型行政执法宗旨。截至目前,全县已备案企业和代理商38家,备案种子、农药、肥料品种共410个。
五是构建“分权服务”农业执法新模式。我县建立了管理、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型行政执法模式。即:农业局行使督
查督办权,巡回检查全县农业服务型执法及农资市场总体情况,下发督办单;执法中队行使调查取证权,负责日常巡查和督查督办案件的调查取证等一线执法工作;执法大队、案件审理小组、局领导共同行使处罚决定权,全面审查农业综合执法案件,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形成处罚决定,保证案件处罚的公正、公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型行政执法行为
内乡县农业执法大队自年初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6大类46项586条规章制度,分别是廉政建设制度体系、人员管理制度体系、执法服务制度体系、执法工作制度体系、执法监督制度体系,从执法人员规范着装、文明用语、接待规范到执法过程、处罚程序、执法监督等农业执法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了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服务标准化。
四、加强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强化农资打假力度,县政府以农业局为牵头单位,建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总召集人,农业、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质监、县工信、供销、畜牧、农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乡县农资打假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联席办公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农资打假全面工作。认真落实“例会议事制度、执法制度、督导通报制度、清单管理制度”,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开展农资打假联合执法行动,协同查处大案要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农资打
假工作力度的通告》及《关于禁限用农药管理工作的通告》,利用电视、内乡亲民网、内乡在线等媒体宣传报道农业综合执法活动20余次;结合县综法宣传日活动,“3.15”消法宣传活动,采取组织宣传车,制作宣传版面、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出动农业综合执法宣传车120辆次,印发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材料3.2万份,新制作板面26块,悬挂横幅250条,通过大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有效遏制和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滋生环境,净化了农资市场。
三是建立约谈机制。为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建立了事先约谈机制。今年年初,玉米种子上市前对县内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代理商进行了集中约谈会上讲解了种子销售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关法律知识,会后并与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约谈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提升办案质量。我们组织有文书制作经验的执法人员,参照有关农业法律法规、文书制作规范和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制作了在农业行政执法中常用的9种行政处罚案件模板,编写了“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组织执法人员系统学习文书制作知识,并在实践中活学活用,确保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准确、处罚得当,使农业行政处罚更加规范化。
五是创新监管理念。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对5起重大行政处
罚案件进行了事前行政指导,达到了消除违法的目的;对1起种子质量纠纷案件运用行政指导,经过1个星期取证调解过程,采取调查(走访)、约谈、劝导、告诫等多种指导方式,成功调解一起因消费者购买涉嫌未审甜玉米种子引起的纠纷案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万元。
五、重点监管开展“三次专项行动”
一是农资打假各部门联动专项整治。充分发挥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全年共组织两次农资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农业、质检、工商部门统一行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集中联合检查活动3次30天,深入全县16个乡镇120个重点村、重点企业、重点门店,开展拉网式检查。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00多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232家次,农资经营门店1653家次,,查处违法案件32起,结案32起。县工商局要求所属各工商所与农资经营业户签定了农资产品质量责任状,要求经营户承诺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县公安局做到了及时出警,特别是对每次异地扣押的较大数量的农资产品,公安干警做到了随叫随到,确保了收缴、扣押整治行动的顺利进行。通过专项打假和检查,依法规范了经营户的经营行为,促进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的好转。
二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了农产品生产基地专项整治,突出以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和认证农产品为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证农产品生产
基地是否按要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否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查处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种植环节使用禁限用农药等行为。全年共检查农民专业合作社121家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51份,并对改正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三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全年组织两次农业转基因神武安全管理专项检查。一是重点对超市、商场经营的桶装、散装转基因大豆油、菜籽油和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油和油的标识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超市10家,小型经营门店32家,检查大豆油、菜籽油8个品种,只有金龙鱼标注有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菜籽;福临门标注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其他均标注为非转基因。二是检查种子门店76家,检查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品种65个,没有发现标注有转基因的种子。
第二篇: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龙源期刊网http://.cn
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作者:单旺
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2年第11期
近日,国家标准委将山东省安丘市确定为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这在全国是唯一一个。近年来,安丘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丘模式”,切实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创建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将进一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引领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该市通过13家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吸引农户参与,扩大规模化种植面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种植,发展蔬菜、瓜果、粮油、桑蚕、畜牧等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基地,创建农产品安全生产示范园区34处。基地内实行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收购销售“五统一”管理,土壤和水质检测、种子选择、肥料农药使用、农残检测、收获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档可查。今明两年该市将发展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100个规模养殖基地,发展超过100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培植100家示范合作社,培育100个农业知名品牌,通过“五个一百”工程,推进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加快农业由特变强。
加强农资市场整治,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该市针对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化学投入品,探索建立了“核准备案、网上交易、连锁经营、集中监管”的有效机制。今年3月开始,进行为期8个月的农资市场集中整治行动,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已检查农资经营户2464家次、养殖场382个次、种植基地298个次、农产品加工企业265家次,取缔违法经营户116家,罚没违禁农药4.8吨、兽药饲料及添加剂2吨、假劣化肥66.6吨、假劣种子0.145吨,立案25起,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
以“国际标准”打造安全农产品“金招牌”,以品牌化开拓多元化市场。该市对照欧美等食品安全标准,结合省良好农业规范(gap),既满足国际市场生产标准,又遵循国内有关要求,按国际化标准生产安全农产品。通过扶持奖励、绿色认证、加大宣传等手段,在打造“安丘品牌”上下工夫。目前,已建成大姜、芦笋、大樱桃、草莓4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拥有安丘大姜、安丘大葱、柘山花生、安丘蜜桃、安丘两河大蒜、石埠子樱桃、辉渠望海山小米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中国名牌“鲁丰”罐头、省著名商标“万鑫”蔬菜,注册农产品商标200多个。“安丘牌”农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还出口到韩国、美国和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头7个月农产品出口创汇达1.32亿美元。
第三篇:加强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监管力度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市安定区农业农村局
2019年10月
日
2019年安定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重点,以农产品监督检测为手段,以无公害、标准化、可追溯为方向,不断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织强化措施。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和区畜牧兽医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农产品“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实施方案、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年初安定区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格局。
(二)加大产品认证,提升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稳步推进规模化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区“三品一标”认证面积129.36万亩,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1家2个产品,认证规模0.86万羽,产量104.4吨;绿色食品认证企业9家24个产品,认证面积23.33万亩,产量48.10万吨;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家3个产品,认证面积0.17万亩,产量2510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1个,认证面积105万亩,产量120万吨。截止目前,新申报绿色食品认证8家合作社,计划认证的8个产品,已经完成材料初审和现场检查,上报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审核;开展了省级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创建,建设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8.998万亩。
(三)深化“两证一标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坚持高质量农产品“产出来”“管出来”的原则,结合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行动,扎实开展“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制定了《安定区推行农产品“两证一标识”追溯管理实施方案》,以“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和种薯企业为主,全部配备追溯设施,全面落实“两证一标识”管理制度。截止目前,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纳入区内马铃薯种植合作社、种薯繁育及加工企业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368家,国家追溯平台纳入“三品一标”认证及申报企业13家,建成“两证一标识”追溯示范点29个,追溯产品包括马铃薯、马铃薯淀粉、粉丝、蔬菜、草莓等。
(四)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根据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际情况,2019年重点开展对违规违法经营、不规范使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农业生产企业、农资经营门店、种植基地及种植农户进行监督检查。截至目前,派出检查人员150人(次),督导各类农药种子化肥、兽药饲料经营门店300多家,督导检查农业生产企业、经营主体50余家;查处限制农药135瓶(盒),劣质兽药83瓶(袋);排除安全生产隐患5处;调处矛盾纠纷8起,向种植户调处理赔金10400元。
(五)开展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全区蔬菜种植乡镇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并将主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全部纳入监测计划,每月开展例行抽样检测。截止目前,已开展例行检测10批次,检测样品总数4544个,合格总数4537,合格率99.87%。强化检测结果运用,抽检结果记入生产者档案,作为诚信评价重要依据;实施分类管理,对检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基地要重点监督,督促生产者落实整改措施,强化检测产地准出,限制不合格农产品入市;对检测合格率低的地区,采取通报、约谈督办等形式,密切跟踪督促整改。
(六)强化创建举措,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水平。6月中旬召开了由乡镇负责人、安全县创建成员单位负责人、区农业农村局属单位负责人和各单位安全县创建业务承办人员、局属单位技术人员参加的“**市安定区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启动会”;启动大会结束后,利用1天半时间,举办了由创建成员单位、乡镇业务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业务人员参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技术、追溯系统应用培训班;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制度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督查组先后深入炎陵、茶陵、攸县三地的农资店、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重点查阅农业投入品购销台帐、田间生产档案记录是否规范,检查农资经营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违法销售禁限用高毒农药和假劣农资等情况。
此次检查采取市、县联合检查方式,市县两级的农业执法队、蔬菜监管、植保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员随同检查,通过查、看、问等形式,认真听取当地门店老板、基地负责人和合作社代表反映情况,了解生产经营状况,询问急需帮助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存在的技术难点、经费不足和农机补助等困难,及时给他们提供了信息和指导帮助,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检查期间,王佑云强调,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关系到该市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安全,要求县市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加大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力度,确保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支队:朱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