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消费市场探析
摘要。随着国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城乡物流、信息流快速对接,农村消费呈现出新的变化与特点,人均消费逐年提升,并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作为长期扎根农村、最为贴近农民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主动迎合农村金融消费新需求,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农村消费;资金需求;绿色金融
一、农村消费呈现新特点
(一)消费市场容量巨大。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2015年末,全市农村人口213.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1.9%,农村消费群体很大程度影响着当地社会消费总量,消费潜力也逐步释放(见表1)。当前,我国农村消费总体滞后于城市,但近几年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电商物流巨头积极打通城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彻底改变了以往集市购物消费的形式,农村消费呈多样化、便捷化趋势,消费市场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以及幸福家园建设的快速推进,带动了大量的农村增量资金需求。农民消费从过去“空调、洗衣机、电冰箱”老三件,逐步向“住房、汽车、教育”新三件及旅游、通讯、交通、餐饮、医疗卫生等消费领域扩展,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以莆田市为例,近年来当地农户大量购房、购车及翻新住宅,带动了数十亿元的庞大金融消费需求(见下表)。
(三)呈现绿色、低碳等特点。农村居民生产型消费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特点,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为迎合市民旅游休闲的需要,目前农村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家乐、家庭旅馆、乡村游等产业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同时,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现代化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生产型消费逐步向现代化转变。80%以上的农户由传统人工劳作转为机械化耕作,并向高附加值、规模化生产发展。以莆田市为例,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目标,当地渔民将渔船进行小改大、木改钢改造,并大力发展鲍鱼、虾蟹类养殖,推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部分枇杷、龙眼、荔枝、度尾柚等种植大户通过承租果地,成片开发种植,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
二、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发展的必要性
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庞大的资金需求。金融支持农村消费既是拉动内需、激发经济活力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动能的需要,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推行差异化发展,实现蓝海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有利于促进“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持续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发展对于落实该项政策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去库存”有立杆见影的效果。目前,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吸纳了大量企业库存产品,如家用电器、洗涤、食品等生活日用品,农资、农用机械生产物资,以及水泥、钢材等产能过剩建材产品,为这些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弥补了我国出口市场下降带来的影响。
(二)有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机构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金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由于财政资金来源有限,仅依靠征地获取财政收入的方式将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新型城镇化中的金融支持在未来将更加重要。以莆田市为例,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累计提供2.7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助力当地农户整村、整片翻建住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三)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村生产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生产性消费日益向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方向发展。如,近年来莆田市优势产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对此,莆田市农村商业银行顺势而为,积极支持辖内优势产业发展,先后为辖区鲍鱼产业链生产主体、花蛤养殖业、渔船改装项目、农村家庭旅馆及当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等提供信贷支持50余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有利于打造绿色信贷投放体系。相较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发展具有绿色、低碳和无烟的特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聚焦林业、绿色农业、水产健康养殖、生态旅游、绿色城镇、美丽乡村、节能减排、水土治理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绿色信贷投放,助力环保产业发展,营造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
三、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农村消费发展不相适应。长期以来,大企业和优质客户始终是各银行相互竞争的对象,而支持农村消费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依靠农商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大型商业银行银行竞相拓展零售业务,大力发展消费贷款业务。但受制于农村地区人员网点缺失,及对农户信息掌握不全面等客观因素,农商行、农信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消费方面仍显薄弱,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农村消费需求。
(二)存在担保不足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颁证确权,各商业银行也积极稳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推广林权、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持续盘活农村沉淀资产,扩大农村信贷投放。但受制于农村房产、土地、林权、海域使用权等变现能力差、流动性差等因素,商业银行介入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针对农村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婚嫁等消费支出巨大,仅靠农户个人资金积累难以承受的现状,亟待金融机构创新担保模式,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
(三)农村信用环境有待加强。金融支持农村消费要实现可持续,必须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当前,农村消费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农民获得贷款的难度不仅远大于城镇居民,且贷款数额也低于城镇居民,农村资金饥渴症直接导致农民消费、发展生产缺乏资金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农村未真正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农民契约意识薄弱,农户贷款违约率相较于城镇居民仍然较高。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持续完善信用惩戒机制,此举对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金融支持农村消费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农村消费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市场。建议实施减费让利政策,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政策要求,完善服务价格信息披露机制,提升服务收费透明度。推进“价格套餐”项目建设,综合考虑农户分类、优惠渠道、优惠周期、优惠比例等因素,通过产品灵活组合和打包定价,为农村不同区域、不同生产主体量身定制多样化、低收费的服务套餐。综合考虑农民承受能力、贡献度、潜在价值以及金融机构自身风险、成本等因素,科学合理定价,适度下调贷款利率,切实减轻农户消费贷款负担,实现业务的商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素素.金融支持农村消费问题探析[j].消费经济,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