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范文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
(一)
何为弱德之美。
叶嘉莹先生提出的这一概念,出自对词这一文体美学特性和内在意蕴的研究,最早见于其《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一文。基于过往对词体的研究神韵说境界说等不能秉承主旨,叶嘉莹先生从张惠言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等论点出发,探寻词作者因内心的难言之处于无意之中结合进入了词的创作,敏感地把握住词体以深微幽暗、富于言外之意蕴者为美的美学品质。
叶嘉莹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来归纳词体的这种美感:这种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
叶嘉莹先生发现,在清朝词人朱彝尊《静志居琴趣》《江湖载酒集》等作品中,隐含了一段与其妻妹不伦的恋情。因为这段不为社会所容的爱情,朱彝尊将内心中缠绵郁结的难言之处,化生成词作中隐曲的弱德之美。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不但低徊要眇沉郁顿挫幽约怨悱的佳词、《花间集》中男性作者托名女性叙写所表现的双性心态,甚至苏东坡、辛稼轩等豪放词人蕴含幽咽怨断之音和沉郁悲凉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质,这些都是在外在环境的强压之下,不得不将难言之处以曲笔道出。
也正因此,叶嘉莹先生认为词体的弱德之美具有双重意蕴和双重心态。东坡词意蕴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后遁而为道家之超旷的一种双重的修养;稼轩词意蕴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压抑所形成的一种双重的激荡;朱竹垞词作意蕴的深曲,只是由于爱情的追求在礼教的约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种既想要冲决网罗却又不得不驯服于礼教的挣扎与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载酒集》的一首小词《桂殿秋》,言尽朱词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词深受后世词评家激赏,甚至被况周颐评为清词压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风怀诗案》一文对朱彝尊与其妻妹缠绵悱恻的爱情作了福尔摩斯探案般的考据。
同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叶嘉莹先生眼中,风骨高下立判:东坡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达士,稼轩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豪杰,竹垞词才真可称为弱德之美中一个真正的弱者。
叶嘉莹先生甚至认为,在古典诗歌行列中,陶渊明和李商隐也含有难言之处和弱德之美。陶渊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隐归园田居。李商隐身陷晚唐牛李党争,以隐忍态度承受痛苦。陶渊明、李商隐的诗歌各有其难言之处,以曲笔委婉道出,同属弱德之美。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心得感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叶嘉莹老先生以吟诵之情,引领我们走进了别有洞天的诗词天地。一诗一人生,一词一境界,令我感同身受的是吟诵中的意境感发之情。在我看来,叶嘉莹老先生所发声的一经一辞一诗一言一词一调,都是以自然之法为我们展开了别样的诗情画意。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标识符号,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记忆。正如《孟子万章章句下》中所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就是诗词背后作者的情感世界,叶老先生以吟诵诗词之意感发而生情,剖析诗词背后的别样故事,给人以生活的感触。同样,吟诵是最有情意的时候,是个人情感与诗词接触最密切的时候,会有一种由心而发出的情怀,这种情怀超越了时空的局限,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再是孤寂,而是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的抒怀欣怡。我想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里都可以用诗来抒发自我的真性情、真实感,古人亦是如此,以言简意赅的生活日记来写实写志写生活。
在叶嘉莹老先生的吟诵之意中,我感发于入诗与出诗之情,情到深处最为极致,或许这就是自我认为入诗的最高境界,而吟诵正是入诗的媒介桥梁,身心、情意、诗意相结合,由心而感发吟诵出来最为情深。正如叶嘉莹老先生对《春望》的钟情,以自我真性情、真故事,与《春望》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恰到好处的诗与人融为一处,抒发吟诵出消磨已久的诗词古韵。这让我想到了建安七子之冕的王桀,他以《登楼赋》言曰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这里的感发和叶嘉莹老先生所提倡的感发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真正的深入诗中的世界,久而久之不再是隔膜,而是一种心灵上的领悟。我之前看过叶嘉莹老先生的纪录片,一箪食、一豆羹正是叶老先生的晚年生活,内心面对周围的疾风骤雨毫无波澜,她早已走进诗意,人生早已充满诗意之韵,正所谓,诗如人生,人生如诗。而对于自我认为的出诗,它与入诗不是相对矛盾的对立,而是对于诗词的两种感发,入诗是因诗而感发,出诗是因事而感发。论其出诗,当你对诗词的吟诵到达一定的境界,不再是因诗生情,而是因情生诗,或许叶老先生的生活亦是如此,生活如诗意,洒脱自然,平仄有韵律,诗情画意。这也是我最佩服这位穿裙子的士的豁达之处,因为吟诵而感发,因为吟诵而热爱诗词,因为吟诵而热爱生活。
我在诗词的吟诵中寻找真我之意,寻找诗韵词律的文化魅力,寻找叶嘉莹老先生的感发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