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民办高校治理交流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民办高校作为新社会组织,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在民办高校内部治理过程中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内部治理,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其内部治理的各方面,推进民办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党建引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价值意蕴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是指设计民办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及分配多元治理主体权责利关系的过程,其目的是要构建合理、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以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办学治校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现实需求相契合。

1.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政治领导力可以引领民办高校办学治校的社会主义方向。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前提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背离了办学的正确宗旨和要义,治理也就无从谈起。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首要职责就是“保证政治方向”,通过“宣传、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引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引领民办高校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思想引领力可以凝聚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主体的价值共识。民办高校内部各治理主体的价值诉求是差异化的。董事会要求实现投资回报,希望获得社会声誉和认可。监事会要求民主治校,要求除了举办者和行政部门以外,普通教职工和学生群体都能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过程中。教授委员会要求专家治校,保证高校学术活动正常有序进行。行政管理层则要求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行政,实现学校高效有序运转。五大治理主体的价值诉求各有不同,而且治理权限大小不一、协调性差。各主体间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共识,在治理过程中极易发生冲突和内耗,影响治理效能。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思想引领力使得它能够形成“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在多元价值诉求中把握“最大公约数”。在民办高校内部治理过程中,校党委监督保障民办高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民办教育事业的领导,保证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发展目标凝聚共识,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多元治理主体将价值诉求与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同向同行,使各大治理主体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形成治理合力。

3.中国共产党出色的群众组织力可以汇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主体的向心力量。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度的价值共识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将共同意志转化为积极行动,从而形成强大的治理效能。将共同意志转化为积极行动,是一个从“心往一处想”到“劲往一处使”的过程。在出色的群众组织力下,学校党委在民办高校内部治理过程中以准确、坚定的战略目标为引领,坚持群众路线,从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和诉求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多元治理主体认识到他们既是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只有勠力同心、勇毅前行,才能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各自的价值诉求,从而汇集多元主体的向心力量,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制定战略目标,以党的思想引领力聚共识。党建引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要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凝聚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共识,促使多元治理主体求同存异、齐心协力谋发展。民办高校党委要发挥党内民主优势,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内部治理过程中倾听民声、吸收民意,将各治理主体的价值诉求汇聚到共同的发展战略上来。一方面,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制定长期性战略目标,明确发展愿景,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另一方面,要依据党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具体战略安排,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尤其是五年规划目标,在发展路径、强校战略等方面构建出发展战略框架。在清晰的长期性战略目标和阶段性发展规划下,民办高校校党委以卓越的思想引领力引领多元治理主体将各自的价值诉求融入学校发展目标中。董事会在清晰的战略目标下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对民办高校发展的宏观战略、经费问题及其他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并决策,避免办学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短视现象;监事会以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实施民主决策和监督;教授委员会在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指导下负责学校学术事务,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职称评审等方面独立进行学术治理;行政管理层围绕学校长期战略目标和阶段性发展规划,建立现代高校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行政管理。总之,在明确的战略目标下,民办高校各利益相关方各在其位、各司其职,民办高校所有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在统一意志下协调运行,进而在协作共融中实现高效治理。

3.加强组织建设,以党的群众组织力汇力量。党建引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要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汇聚多元治理主体的向心力量。在治理实践中,一方面,要加强民办高校党的组织“三级三化”建设。“三级三化”建设是指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完善并优化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另一方面,坚持党管人才,加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书记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加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务干部管理,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党组织队伍质量。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一方面,要拓展党组织的覆盖面。要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围绕民办高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组织、领导师生员工,汇聚推进民办高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要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通过党组织设置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干事创业和学习的力量,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目标。

4.健全工作机制,以党的社会号召力集资源。党建引领民办高校内部治理,要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整合多元主体的社会资源。党组织的设立与学校业务、行政、服务机构相对应,是健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原则遵循。民办高校要建立健全“四双”工作机制。一是校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的领导班子进入学校决策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符合条件的学校决策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的党员可按照党的有关规定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校领导既要承担具体行政工作的领导责任,又要承担党的建设责任。二是院系党政正职“双肩挑”,二级学院院长兼任党总支书记三是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教师党支部书记既要政治强,又要业务精四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双引领”,学生党支部书记既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引领学生精进学业、成长成才。在此基础上,完善校党委与校行政领导班子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校党政领导工作碰头会制度、学校董事会日常沟通协商制度。在责任划分方面,明确校党委书记履行政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职责,做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四同步”(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民办高校建立“四双”工作机制和“四同步”工作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各治理主体聚焦主责主业,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汇集内部治理所需社会资源。